游戏向音频设备: Sennheiser GSX 系列 vs ZOWIE VITAL 解码耳放

Image
Image

本文重点:「游戏向」

前代 PC 解码耳放

首先说说 Creative Sound Blaster E5 便携式解码耳放和 Sony DR-GA500 解码耳麦,这是我在入手新设备 Sennheiser GSX1200 PRO 前使用的设备。

创新 Blaster E5

Image
Image

Pros

  • 丰富的输入与输出带来多种不同的搭配用法。
  • 支持连接非常广泛的后端,各种超低阻到高阻耳机还有音箱都能推,这意味着耳机可以无脑买买买。
  • 支持连接非常广泛的前端,Windows、MAC、iOS、Android 设备都能吃下,这意味着可以无脑买买买。
  • 堆料足,参数好看,出来的声音在非发烧级里面算很不错。
  • 驱动软件强大,iOS、Android 移动端还有 APP,EQ 完全可调节,预设模式也足够实用。
  • 阵列麦克风真的很棒,清晰无杂音,甚至可以自行调节指向的角度范围,打游戏时不会把机械键盘敲击声录入,唯一的缺点是录音音量略有点小。

Cons

  • 电池有一定概率会鼓包,有燃爆风险,涉及安全问题。详见下面长时间使用体验……
  • 音量旋钮看着点睛,实际用起来糟糕,无段落阻尼,容易误操作,同时装配时不太用心,旋钮装歪的一大把。
  • 多种连接方式同时工作在方便的同时也会互相干扰。蓝牙无法在 E5 端主动断开,却会主动连接前端设备,听歌打游戏时蓝牙连接的手机上来个电话,不管用不用 E5 接听都是很糟糕的体验。
  • PO 口连接比较敏感或自带放大的设备时会有明显可感的底噪,这个其实用 LO 口就好……
  • 驱动更新与固件更新方面的问题,创新公司非常慢。有种说法创新是买驱动软件送硬件,一方面说明创新的技术底蕴,另一方面创新慢起来也严重限制了硬件的使用。使用 E5 以来我遇到了 Windows 更新后不能及时推出新版驱动,iOS 升级后 APP 不兼容打不开非常长的时间后才更新新版等问题;还有固件的更新,例如连接移动设备后就把自己当充电宝傻供电或迅猛吸取前端电力(这个我没遇到过)、接上 PC 端就进入充电模式又不能关、光纤口里的红灯不工作时也不能关闭是正式发售后很久的固件才修复;好不容易来了个新版驱动可以连接 PC 使用时随着 PC 关机而休眠间接修复过充电问题缓解电池鼓包出现的机会,这个新固件却只在美国官网提供下载,中文官网下载页面完全找不到。
  • Scout Mode 音效开启后会让游戏内声音明显变尖锐和重,CS:GO 是没问题的,打绝地求生大逃杀吃鸡时会在加重脚步声的同时提高枪声和环境音效,几次被天降正义吓得一尿,放大的嗡嗡嗡的风声和蚊子声也挺让人抓狂的~

创新 Blaster E5 长时间使用体验 #TL;DR

本段包含很多碎碎念,提炼一下就一句话:「创新 E5 是一块优秀的 DAC+AMP,但电池鼓包了不安全,我要买块新的!!」,然后如果你喜闻乐见可以继续看下去要不本段就 TLDR 吧……

如果时间回到 2017 年初,我会觉得创新 E5 是一千五百元人民币/两百美金价位大牌解码+耳放中堆料最足、功能最丰富、使用场景最多的产品,当然也许得加个限定条件:国内容易买到。且国内售价与国外差价很少,一千就能入手。

我不是音频器材发烧友, 2015 年入手创新 E5 是因为初代 Alienware Alpha 电脑有个糟糕的缺失:没有 3.5mm 音频输出口反而设置了一个光纤口。这就很尴尬了,只能在光纤输出、蓝牙输出、USB 输出、HDMI 输出这四种纯数字输出方式中选一个,当时选择了罗技 UE4500 蓝牙耳机加戴尔 AC511 显示器音棒的组合,没用多久就感觉无线耳机的续航(当时好像还没有低功耗产品大量铺货)和音棒打游戏时的先天不足都让人有点不爽。

入手 E5 之后连接 Alpha 的光纤口玩了阵,后面还是换成了 USB 连接方便给 E5 补充电量,配合创新自家的耳机 Aurvana LIVE 和哈曼卡顿的水晶音箱 SoundSticks 使用,后来 LIVE 坏了就换了个潮牌耳机 Skullcandy Hesh 2.0 继续用,直到换了森海塞尔 PC37X 。说实话就我这木耳在家看个电影享受下 7.1 虚拟环绕偶尔听听网易云音乐发现一些以前听不到的细节就满足得不行,开启驱动里的 Scout Mode 音效后配合清晰的阵列麦克风打打 CS:GO 也安逸得很。

讲真,当一个不发烧的人买了创新 E5 这样【配备了阵列式麦克风、支援移动设备、支持 3.5mm 模拟信号、USB、光纤、蓝牙、一个 LO 口和两个 PO 口、两个 PO 口可以同时物理连接两个耳机或一个耳机一个音箱、还能再连上两个蓝牙设备】一狗票功能的产品,感觉简直碉堡好吗!(emmmm,音箱接上 PO 口有点底噪,可能同时接两个还要什么自行车对不对?

但在 2017 年初的某天,它鼓♂包♂了!!!

刚入手时的新鲜劲折腾过后,机身自带的按钮就成了摆设,驱动软件里随便点点鼠标就用得很好,用随机附带的支架支在显示器下的角落落灰不管了,所以具体什么时候电池鼓包还真不知道,当时看着 E5 被顶到凸起的外壳脑海里各种移动设备燃爆燃爆燃爆画面啊~

放狗一搜发现类似的例子还挺多,据说创新给 E5 设计的电源管理很糟糕接近没有,有人说自己的 E5 一年换了三次电池,还有人吐槽创新在全塑料机身上贴一个正面的金属条这种设计就是为了及时发现电池鼓包,因为一鼓包金属条就会弹起来告诉用户自己鼓包了,真是天才的设计啊!

讲真,就创新 E5 连接 PC 工作时滚烫的发热量,不鼓包可能只有外出捆绑党的使用场景吧……

创新给 E5 提供一年有限硬件保修,发现鼓包时早已过保,所以摆在我面前的就两个选择:

  • 使用创新的付费维修。创新售后工程师说得寄过去检查后才能具体报价,只更换电池报价大概180元人民币,但不排除需要更换外壳或涉及主板的维修。重点是,新电池还是有可能会鼓包……
  • 去它的!买个新的!!

嗯,那我当然是选择二了!

但是花时间认真放狗一搜后发现看起来最贴近需求与钱包厚度的是 E5 之后发售的无电池版 E5 —— Sound BlasterX G5 ,于是我对比了解了一下 SB E5 和 SBX G5……

创新 Blaster E5 与 BlasterX G5 的 PK

  • G5 砍掉了蓝牙,砍掉了双 PO 口输出,貌似也砍掉了阵列麦克风;输入方面增加了耳麦口支持带麦克风输入的耳麦,这个口大概是为线控带麦的入耳准备,现行电竞或者说 PC 耳麦的设计趋势好像都是音、麦分开的双头或者直接 USB 口输入了。
  • 外观设计几乎一样,音量调节旋钮处增加了背光,据说还改进了阻尼减少误操作。E5 那条可以作为电池鼓包提醒的金属条因为 G5 没有内置电池所以在原电池仓处放了个 LED 灯可以通过金属条透光,again!真是天才的设计啊!
  • G5 配套的 BlasterX Acoustic Engine Pro 驱动软件和 E5 的 Sound Blaster E-Series 驱动软件最大的差别是界面不一样……嗯,G5 可以获取新游戏配置可能也算一大区别吧。
  • 从发售后的更新周期来看 G5 的更新还算及时,但这种事情完全看创新怎么想咯。

看上去对比 E5 也不太靠谱啊?于是暂停剁手在家翻箱倒柜翻出 2012 年对折再对折入手的 Sony DR-GA500 接入 USB 将就着用了一段时间。

Sony DR-GA500

Image
Image

索尼这货就是一个 DR-GA210 耳机附带一个支持杜比音效的解码盒。无需驱动软件,解码盒上有声道和音效切换开关,听音乐用2.0,看电影用5.1、7.1,有针对游戏的 FPS 模式 + COMPRESSION 音效。

Pros

  • 价格便宜?

Cons

  • 受当时的技术限制,模拟输入的话可以输出双声道、5.1、7.1,如果是正常的台式 PC,直接把五个 3.5mm 头的音频线一一对应接上就完事。可惜别说五个,我的 Alienware Alpha 游戏电脑一个 3.5mm 孔都没有,而这货接 USB 输入就只有双声道输出……还好双声道下 FPS 游戏模式和类似创新 Scout Mode 音效的 COMPRESSION 音效选项是可用的。
  • 素质非常一般,这个除了限制于当时的技术和趋势是为了听清游戏细节偏向于让声音变调,也可能是因为解码盒与耳机本身设计成搭配,将耳机插到其它解码耳放上或将其它耳机插入解码盒都不出好声。听歌没了之前创新 E5 的各种细节不说,FPS 模式加 COMPRESSION 音效这个组合对比创新驱动里选第一人称游戏模式并开启 Scout Mode 音效的效果还差,用习惯了创新 E5 后大概脑补能力被定型了,再来用索尼这套在游戏里很难听声辩位,吸屁股打守望还好,CS:GO 和吃鸡就完全分辨不能了。
  • GA210 耳麦的设计也比较囧,佩戴起来耳机活动件各种咯吱响,多重包围结构的耳垫确实让人感觉不到耳压,但因为最重要的受力点耳朵位置是一层薄海绵耳机套,所以戴一两个小时后耳朵就会非常痛。这层海绵还容易破碎,我的到现在已经完全脱落了,只好在淘宝上买了第三方耳套换上。GA210 耳麦的麦克风也一般,拾音会变重,有底噪。
  • 总体而言这货简直不像大法产品的设计和品控。

随着绝地求生大逃杀吃鸡的日渐上瘾,2017 年 9 月我把 alpha 退役成 HTPC,新入了一台游戏 PC,和几乎所有台式电脑一样使用的板载小螃蟹,于是物色一台新的 PC 解码耳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啦~

现行需求

家用电脑在音频方面的需求大概是听音乐、看视频、打游戏三类,这里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偏重,但应该很少人完全只用来听音乐或完全只用来打游戏,所以选能满足自己最重要的需求同时兼顾其他两类就好。

前面提过我不是音频器材发烧友,偶尔会向往 梁Sir 说的「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是什么体验,但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大吉大利晚上吃鸡」啦~

因为我已经有了相对满意和习惯的听个响的设备,所以对前端设备的需求就会比较详细,这里插入个两个 Tips:

关于游戏用/电竞耳机的 Tips

讨论音频设备的发烧友聚集地都有个观点,如果你已经有足够入门的(无明显偏向三频平衡)耳机,那么它就是很好的游戏耳机,因为好耳机并非只限于听音乐而是全能的,不一定要去买一只电竞耳麦。

我觉得排除一些声场调校上的差异这个 Tips 是正确的,同时也觉得用听音乐的耳机打游戏时外接 AntLion ModMic 之类的麦克风或者摆个 Blue 雪球之类的桌面型心型拾音麦克风在桌面还是挺麻烦,所以最后选择使用了和森海塞尔 HD558 同款单元又带个好用麦克风的 PC37X ,这个具体怎么选择就看自己喜好咯~

关于所有耳机的 Tips

这是我个人的贴士:一只长时间拿来使用的耳机——无论是听音乐看电影还是打游戏——最重要的不是音质或音效,而是佩戴舒适度,从这个点出发大多数的入耳式耳塞和贴耳式耳机都可以提前排除啦。

包耳式耳机里面也可能踩到佩戴难受的雷,典型例子是森海塞尔游戏耳机系列的最新型号 GSP 600,几乎所有的开箱文或评测里都提到佩戴超过一小时至数小时后使用者的头或耳朵会痛炸。

那么剩下的包耳式耳机里还有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半开放式,这个我感觉差别不大,开放式该热还是会热,封闭式该吵到同房间的人还是会吵到,至于听音感这东西感觉主要看厂家怎么调整放置发声单元而不是开放或封闭结构……

当然我连初烧都没入过门,也没钱买多几个来体验,以上只是爬文总结大家自行参考。总之,耳机这东西它同时牵扯着玄学和人体工学,中间还夹着声学,选择前多爬文找一个有大多数人给出舒适佩戴评价的耳机比较靠谱,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再玄学的东西它也得往脑袋上带全靠脑放还是靠不住对吧? XD

新设备需求

  • 希望能在价格平易近人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大厂出品、设计严谨、做工精良的产品。
  • 希望能及时更新驱动和固件,当然最好是免驱,这样就不用担心超出了产品技术支持周期后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 希望能针对爱玩的 CS:GO、PUBG 等 FPS 类型游戏有特效加持,至少能给予大概准确的听声辩位体验。其实创新 E5 的 EQ 已经足够强大各种选项足够多,可我是一个没太多耐心听感也不太敏感的人,最好不用慢慢调,能预设好最佳方案出货。
  • 现在使用的耳麦是为了吃鸡入的 Assdrop 与森海塞尔的合作款 Massdrop x Sennheiser PC37X 开放式耳麦,所以希望新的解码耳放能与它配合良好,以后也许会试试 Game Zero 封闭式耳麦或其他非耳麦的音乐向产品,希望新的设备能适应性广泛,所谓能听能打嘛。话说入 PC37X 前考虑了很久,因为多年前缤特力 GameCom 777 自带的虚拟 7.1 USB 声卡感觉一般,还是放弃了自带声卡的森海塞尔 PC373D 选了不带声卡更便宜的 PC37X……
  • 现在使用的桌面音响是 IK Multimedia 的 iLoud Micro Monitor,小巧不占桌面、偏监听向、自带双功放和蓝牙的有源三寸书架箱,听音乐听个响还不错,所以希望新的设备能输出还不错的 2.0 声道(虽然我只用网易云音乐……
  • 希望能配合上面的耳机与音箱使用的同时,耳机与音箱之间能有方便的切换控制,不用频繁插拨接头或开开关关音箱开关——在使用 E5 时我就是这么做的,讲真,打游戏前先得关掉音箱开关确实有点麻烦。
  • 因为没有完美满足需求的产品,或者说能拿出的人民币限制了追求不到接近完美的产品,所以需求的重要程度有所偏向,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
  • 容易买到。

咳咳,于是根据需求和能接受的价格简单搜索后我找到了两款产品:ZOWIE VITAL 和 Sennheiser GSX 系列

选择:ZOWIE VITAL VS Sennheiser GSX 1000 / GSX 1200 PRO

Sennheiser GSX 系列

Image
Image

森海塞尔的 GSX 系列在 2016 年 8 月的科隆游戏展发布,目前只有两个型号: GSX 1000 和 GSX 1200 PRO 。这两台其实没什么性能上的差异,并非数字大加个 PRO 就厉害,唯一的区别是 GSX 1200 PRO 多了个本地无延迟通话功能,可以用附送线缆将最多八台 GSX 1200 PRO 连在一起搞个离线版 YY/DISCORD,这个功能大概得职业战队才用得上,所以无脑选择 GSX 1000 就好。

  • 官方售价:GSX 1000 — 1699元 / GSX 1200 PRO — 1899元。

  GSX 系列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折扣,而在于不知什么原因国内几大渠道都缺货,京东和亚马逊甚至直接下架了,官网链接的 Sennheiser 中国在线商城里 GSX 1000 也缺货了,GSX 1200 PRO 倒是一直有货,偶尔缺货很快又会补,但价格就是硬邦邦的官方零售价,唯一的优惠是商城新注册用户可用一张 120 元抵扣卷。

ZOWIE VITAL

Image
Image

ZOWIE 是 BenQ 2015 年正式收购的电竞子品牌 ,ZOWIE VITAL 于 2016年年中发布,从说明书的编写日期来看在被明基收购前就已经有了成型的产品,可以算是由 ZOWIE 研发的,据明基官方发文说发布前在明基赞助的赛事上收集了几个月的数据进行调试。这货得到了很多电竞选手和主播的推荐,赛事上也时不时露面,曝光率颇高。有意思的是香港官网叫 「ZOWIE VITAL 音效系統」,直接译自英文命名,而国内官网叫 「ZOWIE GEAR VITAL 声卡」。基本上可以将 ZOWIE VITAL 当成和创新 E5 类似功能的 DAC+AMP 设备。

  • 官方售价:1399元

  自发布以来 ZOWIE VITAL 基本维持住了官方零售价格,偶有小幅降价也是电商平台的平台活动。这种市场不会太大、在细分市场里又有竞争力的产品大概很难遇到打骨折吧……

Sennheiser GSX 系列与 ZOWIE VITAL 的 PK

设计与质量

  • Sennheiser GSX 系列和 ZOWIE VITAL 的交互操作都采用了(相对自身大小来说)超大块的 LED 触控屏幕。ZOWIE VITAL 的 LED 触控屏幕是单色(白色)且有亮度不均衡的问题,未点亮按钮也会透光;GSX 系列则是红白双色显示,亮度统一,挥手感应会自动亮起,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暗淡只留音量档数字低亮显示,个人感觉 GSX 系列方形机身加圆形触控屏和黑红白的配色比较好看。
  • 关于制造质量,Sennheiser GSX 系列是中国制造,ZOWIE VITAL 台湾制造,两款设备物料和组装的水平都很好。翻了几个论坛讨论串和指南, Sennheiser GSX 系列和 ZOWIE VITAL 都没爆出什么重大设计和质量缺陷。当然这两款设备上市时间都不算太长,也许和创新 E5 一样需要一定时间后才能发现影响正常使用的缺陷。
  • ZOWIE VITAL 提供一年保修,Sennheiser GSX 则是两年。

规格与功能

  • 森海塞尔 GSX 系列和 ZOWIE VITAL 的规格数据其实几乎是一个等级,回放都支持最高 96 kHz / 24 bit 。这里 GSX 系列需要去操作系统里设置为双声道并选择 96 kHz / 24 bit 才能激活 2.0 HD 模式。ZOWIE VITAL 有针对电子竞技调音,但并没有提供 GSX 系列这样的虚拟环绕音效。如果从纯粹听音的角度,它们都比创新 E5 低了一阶「发烧」度,但针对打游戏和日常听音的应用场景来说已经足够好了,SONY 的 Hi-Res 小金标认证要求也是达到 96 kHz / 24 bit 及以上。
  • 推力方面 GSX 系列支持最高到 150 欧姆的耳机,ZOWIE VITAL 则最高支持到 250 欧姆,更大的推力意味着耳机购买的选择越多。创新 E5 在这项上最强劲:关闭增益时支持最高 300 欧姆、增益开启后可以推最高 600 欧姆的耳机,另外还能推超低抗阻的耳机。

  • 这两块都可以同时接入音箱、耳机、麦克风。音箱和耳机在触控屏点选切换,免去插拔,ZOWIE VITAL 的音响接入口不经过放大器,GSX 系列音箱口应该也是不经过放大的,后端可以接自带功放的音箱。ZOWIE VITAL 有麦克风一键静音非常方便, GSX 系列不带这个功能,不过这两块接入的麦克风都会经过放大器。

  • 操控方面, ZOWIE VITAL 的全部设定都可以通过正面的 LED 屏来点选,Sennheiser GSX 系列正面 LED 触控屏可以完成大部分操作,同时触控屏四周环绕了一个很有质感的可旋转金属环,这个金属环能以百分之二的增减调节音量,转一圈半可以从0档调到99档,最高 99 档,这个设计比 ZOWIE VITAL 的 13 档音量调节要精细。
  • Sennheiser GSX 系列的音量调节会联动 Windows 系统音量, ZOWIE VITAL 的音量则是独立的,调节 ZOWIE VITAL 上的音量档位不影响 Windows 系统音量。我感觉 ZOWIE VITAL 这个设计更合理,因为 GSX 系列有一个奇怪的问题,重启电脑后 GSX 会默认音量为 50 ,关闭电脑再开机则不会,这算是跟随系统而不能保存设备界面设定音量的 BUG。
  • Sennheiser GSX 系列正面四角还有四个独立的触控式记忆设定按钮提供自定义设定档的一键切换,自定义设定档保存的过程非常直觉化,设定成功的效果音也挺有意思, ZOWIE VITAL 则只记忆最后一次配置好的设定档。
  • 这里要提一下 GSX 1200 PRO 两侧放置的语音输入输出调节旋钮手感非常一般,除了行程中段部分外几乎不能给人确认感,还好这两个调节旋钮只用来控制本地无延迟语音的输入和输出音量,基本用不上。好像在 GSX 1000 中这两个旋钮可以用来直接控制麦克风的输入与输出?
  • 这两款都支持 Windows 系统无驱,避免了受限于厂商驱动开发的问题。但是无驱也有无驱的缺点,如 GSX 系列在切换 2.0 和虚拟 7.1 时 Windows 系统本身并不会自动切换到对应的扬声器设置,需要手动去系统设置里切换,不过我感觉不手动切换也没影响,除非要听 2.0 HD 模式。
  • Sennheiser GSX 系列有足够用的预设项,通过搭配这些预设项可以很简单组成符合自己需求的自定义设定档,ZOWIE VITAL 虽然没有 GSX 系列这么丰富的预设项却有脱离驱动软件的 EQ 调节功能,可以根据需要独立调节低、中、音部分。说实话,ZOWIE VITAL 提供非常大自由度的做法应该有很多人会喜欢,我却更喜欢森海赛尔这种依靠虚拟环绕算法搞出来的固定预设,如前文所说,一个没太多耐心听感也不太敏感的人压根不会花时间去设置。

所以 ZOWIE VITAL 和 Sennheiser GSX 系列选哪个?因为两款产品都足够好又各有特点,这大概是个看自己需求与眼缘的问题。

Winner:Sennheiser GSX 1200 PRO

最后我选择了 Sennheiser GSX 1200 PRO 来替换之前使用的 DAC+AMP 创新 E5 :

  • GSX 1200 PRO 的虚拟环绕声效更出色,森海塞尔作为专业的音频大厂使用了超过八年的时间研发算法,在提高 FPS 游戏辨别能力的同时又不会让声音听着怪异,是真的放大该放大的而不是让声音变干薄,ZOWIE VITAL 没有虚拟声效,也许可以调节 EQ 达到同样的效果但太麻烦。实际体验下来 GSX 1200 PRO 在绝地求生大逃杀里可以准确听出枪声、脚步的来源方向和距离,尤其是横向声场中的后方,一般虚拟声效都不太容易骗过耳朵产生对应正确方向的「错觉」,GSX 1200 PRO 则可以很明显分辨出来。另外纵向上,通过听音可以轻松辨别隔壁三层楼无可见视角的敌人所在楼层和趴、蹲走动等姿势。
  • GSX 1200 PRO 更符合我的审美,感觉对比 ZOWIE VITAL 拥有更现代美观和精湛的工艺设计。
  • 目前使用的耳机 PC37X 同为森海塞尔出品,据说 GSX 系列在研发中有特别针对自家耳机产品进行适配调音。(这个可能是玄学范畴……
  • 如前文所说其实 GSX 1000 是最佳选择,奈何缺货,所以只好入手 GSX 1200 PRO ~

Sennheiser GSX 1000 和 GSX 1200 PRO 的缺陷

最后记录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或缺点,随使用时间推移如有新发现会更新:

  • 使用 GSX 1200 PRO 作为播放设备时开启 Windows 10 内置的 Dolby Atmos for Headphones 会导致 Windows Store 版 Netflix 报错无法播放,其它本地播放器或网页视频播放 OK,这个大概率是 Netflix 或 Dolby 的问题。
  • 重启电脑后 Sennheiser GSX 会默认音量为 50 ,关闭电脑再开机则不会。我一般设置音量为20~30就足够,所以有时重启后被过大的音量吓一跳,不幸的是森海塞尔技术支持说这个问题在 Sennheiser GSX 1000 和 1200 PRO 都会出现,没有解决方案,只能等待微软更新或声海发布新固件,换句话说都是没影的事。 // Windows 10 1803 春季创意者更新后已修复此问题,现在使用任何方式重启或重开机都不会出现音量归位 50 档问题。
  • 以下是小恶魔乡民 月量依然ewe2009 的吐槽:

Sennheiser GSX 1200/1000

使用的DAC/AMP是CX20745整合晶片 DSP是CX20833
電路板的用料長這樣,有沒有200歐元的價值,大家自己看囉:

Image
Image

CX20745將在2011年2月批量供貨。該音頻編解碼器1萬片的批量購買時,價格是每片1.4美元

CX20833已獲得杜比實驗室(Dolby Laboratories)認證。CX20833主要應用於遊戲機耳機,其獲得認證則證實了Conexant強大的AudioSmartTM技術能夠滿足由Dolby設定的嚴格性能要求。

以上引用可能是唯芯片论者会希望了解的,所以更新一下。

更新记录

2018年05月20日更新

更新 「Sennheiser GSX 1000 和 GSX 1200 PRO 的缺陷」 小节,补充源自小恶魔的电路板图和吐槽。

2018年06月03日更新

更新「Sennheiser GSX 1000 和 GSX 1200 PRO 的缺陷」 小节,Windows 10 春季创意者更新后已修复音量 BUG。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
  • 老鱼 reply

    感谢感谢,最近一直苦恼买哪个看中了GSX1000,但是详细评测和对比的文章太少了,

    • @老鱼 京东又上架了,官网商城虽然便宜一点,推荐还是京东入。

  • 阿+ reply

    感謝分享,最近在考慮vital跟 gsx1000,這篇對我幫助很大~

    • @阿+ 目前(2018年10月),如果没有耳机考虑购买游戏向耳机加解码耳放套装,推荐 SteelSeries 的 ARCTIS PRO WIRELESS,相当于 GSX1000 + PC37X 的无线版本,且无续航困扰。有时间我再 po 一篇 XD

  • 阿+ reply

    是已經購入PC37X

    當初SteelSeries 的 ARCTIS PRO WIRELESS也是有在考慮

    只是長時間玩FPS競技遊戲

    對於無線耳機的延遲還是有舊觀念存在

    然而找不到地方做試聽

    只好以大家推薦得pc37x先入手再找音效卡

    不過對於ARCTIS PRO WIRELESS的無線很動心

    個人對於桌面不太喜歡有線的存在~

    在不影響fps的遊玩情況下很想把全部配備改成無線

    期待大大的評測阿~~~~